关注「行走与咖啡」了解更多咖啡故事大额股票配资
❤️ 看到最后文末有福利
咖啡是一种个人嗜好性的饮品,当我们进阶到一定程度就会开始在家里自己买豆子、冲咖啡。在我所认识的很多爱好者中,有许多人偏爱海外烘焙品牌。
毋庸置疑的是在精品咖啡飞速发展中,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非常优秀的咖啡品牌出现,独具个性的设计、风格突出的烘焙以及对咖啡发展的见解。
因此,不少咖啡爱好者会花费时间和精力去代购,只为喝到自己喜欢的国外品牌的咖啡。那么我们本篇内容我们海外咖啡跨境电商平台「开着咖啡」的主理人纯子,聊了聊她是如何进入这个小众的赛道,以及海外咖啡烘焙品牌进口的现状。
本期受访者
纯子,去过42个国家,定居德国,精通5国语言。前独立音乐人、前高盛人。“开着咖啡”创始人。
本期的内容我们也同步更新在了「咖啡青年说coffee youth talk」小宇宙播客平台,是的,我们终于也涉足到播客这片沃土!求大家的一键三连❤️!
纯子和巴拿马驴子庄园、艾力达庄园的庄园主Wilford
欧漂十年,误打误撞进入海外咖啡豆进口赛道
纯子是名副其实的“斜杠青年”。学习外语的她在出国前,她是一名歌手,曾经在酒吧里业余驻唱,后来到欧洲开始接触到金融行业,在接触到咖啡之前,她的上一份工作是跨境电商。当时的纯子在欧洲兜兜转转快十年,决定在德国定居后,她也萌生了要自己创业的念头。
纯子和巴拿马驴子庄园、巴拿马艾力达庄园主Wilford
偶然的一个机会,她和当时的语伴约在一个素食咖啡馆见面。那家店的flat white在她当时看来惊为天人的好喝,于是她就去问这是什么渠道的咖啡豆,意外的发现这个咖啡豆烘焙商的工厂就离她的住所只有20分钟,作为一个非常E的行动派,她很快去登门拜访,结识了她的第一个供货商coffee circle。
柏林的知名烘焙品牌 coffee circle也是开着咖啡签约的第一个欧洲品牌
对跨境电商的运营原本就有积累的纯子,随即便与伙伴们一起创立了「开着咖啡」这个品牌,开始在欧洲、美国和澳洲寻找有态度、有品质的咖啡豆,推荐给国内的咖啡爱好者。
「开着咖啡」是2017年创立,Base柏林和深圳的国外咖啡烘焙精品咖啡的合规进口平台,全球选豆,保税区直邮。开着咖啡的品牌名称是KaterKatze,是的德语中“公猫母猫”的意思,同时也有着“微醺”的含义。
「开着咖啡」从2017年成立至今,已经发展了8年多时间,纯子作为创始人始终在欧洲,仓库则是在香港、华东和华南的保税区,团队的大部分人都在深圳。她主要负责的工作就是“开疆拓土”,在品牌创立初期,不定期拜访烘焙厂已经是纯子的日常,不停的“刷脸”社交,建立属于自己的商业生态圈。
纯子和2015年WBC冠军Sasa Sestic
买一张机票,从柏林到巴黎、从哥本哈根到阿姆斯特丹,从巴拿马到纽约,她走访不同国家的咖啡店、烘焙厂、参加各种咖啡专业展会、咖啡节、甚至是农场庄园,“阅豆无数”的她建立了自己的选品标准。
纯子与\"北欧击进\"创始人Tim Wendelboe
纯子说道:“海外的咖啡品牌对中国市场认知很模糊,非常摸不清头脑的这样子,遇到爱冒险的人会跟你聊一聊、送几包豆子给到我们去试一试,不太冒险的人会更加保守。在早期我会不停的去“刷脸”,不停的去咖啡店。为了拓展新的合作关系,我甚至还会专门去烘焙厂,参加很多线下活动,这期间能稳固自己与合作商的关系。”
如何客观看待
国内外咖啡烘焙品牌的差异
国内的咖啡烘焙品牌在近几年发展非常快,对比国内,海外(欧洲、北美)的咖啡品牌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纯子发现,因为经济环境不同和文化差异,许多国外烘焙商的烘焙理念,更加大胆,让他们走在了烘焙趋势的前端。欧洲和北美的地理位置优势,能让他们更加便于深入产区,与咖农建立频繁长期的合作关系,对咖啡生豆可以做更直接的质量把控。
除了在烘焙机器、烘焙风格、烘焙度的差异之外,经济形态的上的不同也让很多海外品牌的经营理念不同。
纯子发现,国外的烘焙商更容易对一件事执着,一条路走到黑,长期坚持某一个烘焙风格。但在国内大家的烘焙风格会根据消费者的反馈或者市场上的主流风向做实施调整。大部分的国外咖啡公司会将咖啡生豆贸易、物流甚至产区游这几个行业视为一体,很多烘焙厂都自己去飞去产区挑豆子,而且他们很关心咖农的生活状态,每年都要去维护这种长期关系,保证供应链的稳定。
最后就是经济形态,如果在国内想创业做一个公司,前期的注册资金可能只有几千块人民币,但是国外的话就要一两千欧元,成本很高。也正因为起步门槛很高,所以他们也会同样的思路,买比较贵的机器,或者是做比较重投资,把基础设施做好。在国内,大家会等业务完善之后再去更新设备。
买海外咖啡
存在“保障缺失”的问题吗?
市面上做海外咖啡豆代购的网店鱼龙混杂,那么“开着咖啡”正规进口有什么门槛?
纯子说“开着咖啡”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咖啡豆“代购”,而是官方授权的咖啡豆“代理”。
二者本质上的区别是前者更多的是服务消费者的需求,完成其指定商品的购买,通常是以个人名义代购,后者则是有更加全面的营业规范,宣传不同咖啡品牌的文化与产品,搭建一个供国内的咖啡爱好者去了解这些品牌的平台。
纯子说,消费者通过个人代购网店也可以找买到海外咖啡豆,但是大部分都是在个人店铺里面,是以个人名义在进行售卖,它可能没有正规的进口或清关等文件。
实际上,咖啡豆进口这类大宗贸易都是需要有中文标的,需要境外生产商的注册编码,比如说每一个国外的烘焙厂都需要在中国海关注册一次。“开着咖啡”以烘熟的咖啡豆来清关进口,品质更有保障。部分代购在海关清关这一环节会涉及到质量保证问题,如果质量出了问题是很难溯源的,对消费者的保障也就缺失了一部分。
特别是对于一些国内的咖啡店,如果想要使用海外品牌的豆子做菜单出品,那么合规的进口资质就能帮他们省掉不少麻烦。
开着咖啡是如何制定选品标准?
纯子说,由于文化差异和地域差异,不同国家之间对于咖啡口味的追求也不一样,以欧洲人为例,他们更加追求咖啡的body,喜欢更加醇厚、可可风味的咖啡,亚洲的咖啡爱好者可能会更追求风味,喜欢更具风味化的咖啡,这些差异或多或少都会影响选品工作的推进。
第一个维度是“品牌”:首先这个品牌需要他在自己的国家足够强,有一定的积累和口碑。
巴黎头部的咖啡品牌kawa
欧洲市场卖的比较好是类似哥伦比亚这种美洲咖啡,或者稍微重发酵一点的咖啡豆,欧洲人喜欢body感,巧克力的风味,相比之下亚洲市场更在乎 flavor风味,希望喝一些茶感、花香和果酸明亮的咖啡。
所以,海外现在出现了很多新的品牌,他们会采购一些高品质的豆子用于打比赛,剩余的豆子在本国可能销售不动,但在亚洲市场就很受欢迎,于是也诞生了一些专门针对亚太市场的品牌,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本土的市场。
纯子说:对于这类型的品牌,她的态度是很开放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欧洲本地市场的精品咖啡发展。
第二个维度就是“价格”。这是非常必要的参考标准,全球范围内,咖啡精品咖啡市场的用户对价格都比较敏感,James Hoffman之前的一场演讲上说,咖啡这个作物这么多年,在欧洲其实是没有怎么涨价的。
在欧洲市场,如果根据整个市场的价格指数来判断,咖啡价格的增幅肯定比整个的通货膨胀的程度要差很多,欧洲的大部分消费者已经习惯性了咖啡的价格区间所在,倾向于购买平价的咖啡。而对于咖啡烘焙品牌来说采购更加稀有的豆子,他们只能提供给少部分有需求的人,比如备赛选手,或者有高品质咖啡需求的爱好者,这也是欧洲品牌对亚洲市场感兴趣的原因。
开着咖啡所选择的咖啡,零售价区间都在15-25欧,也有一些更贵的,但一般不会超过50欧,如果可以订到原厂一公斤包装,价格会更有竞争力。
因此,入选“开着咖啡”的品牌都在本国有知名度,是要对国内市场更加友好,能够输出更加满足国人风味、口味的咖啡豆,并且有良好的生豆资源、能够更好的传播咖啡文化、促进中西方友好沟通的品牌。
而除了跟烘焙商合作,纯子现在会自己飞原产地去寻豆,直接采购生豆,在委托合作的烘焙品牌去做定制批次的烘焙。依照纯子自己对市场的判断和个人审美去推出一些实验性的产品。
这其实是一件更有趣的业务,等于纯子和开着咖啡从源头去做了咖啡品控,把握咖啡生豆原料、烘焙风格的策略和最终的销售。
做一个海外咖啡豆的选品电商
从0到10,难度有多大?
“开着咖啡”从创业到现在其实遇到了很多种的困难,第一种类型的困难,是关税政策。因为关税问题,关区可能会突然通知说暂时进不了美国的产品,或者是暂时没有办法做美国产品的清关,这种情况就会产生大量跟顾客沟通的工作。
同时,需要保证公司本身出口的行为是规范的、合法的,而并非大部分想的:“只不过就是上架一些咖啡豆,然后每天打包发货,日复一日”。
第二是“应对突发情况”,虽然现在“开着”一个很完整的流程去操作,但是偶尔会有订货量陡增的时候,存在一些工作量上的调整,要很要去好的把控战略和细节。
这对公司是一种考验,也是对自我能力的一种考验。
都是谁在购买海外咖啡豆?以“开着咖啡”的数据来看,他们10%-15%是输入给独立的咖啡馆,然后剩下都是零售。
除了卖豆子
“开着咖啡”还在做什么?
纯子说,因为“开着咖啡”很多合作品牌都在境外,如果有一些品牌想要进中国,我们去给他们做一个小的咨询项目,或者是帮他们搭建一些线上的渠道,不管是网店还是其他的可能性。
与国外咖啡品牌建立友好的商业关系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样才能保证公司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是否考虑反向代理,让中国咖啡豆走出国门?】
近期出身贵阳的乔治队长(彭近洋)在2025WBrC上拿到世界冠军的事情让所有咖啡人雀跃激动,这也证明了中国咖啡的发展越来越与国际接轨,甚至领先。而越来越多的精品咖啡店主也将重心放在了自烘焙上,纯子是否有考虑过将中国的咖啡豆代理到国外?
纯子回答说:我非常想做,情感上非常想做,但是当实际调研后,发现可能性比较低。第一是物流会非常难解决,包括清关问题,它的难度是不亚于我们现在把所有的东西都输入到中国市场。第二个是欧洲人的人口分散且比较少,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语言,结合我跨境电商的工作经历,需要为每一个国家新建一个翻译网站,翻译商品信息,同时要为每一个国家做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搜索引擎优化)或者SEM(Search Engine Marketing搜索引擎营销),这些都是都是非常烧钱的。同时欧洲市场的每一个市场都有自己的固定的特性,在营销这个方向上,即使能触发的面比较广,它的转化也会比较弱一点。
纯子与丹麦The Coffee Collective主理人Klaus Thompson,和其肯尼亚生豆商在丹麦哥本哈根
纯子与詹森、冲浪板庄园主和2023WBC冠军Mikael在詹森庄园
在去年的陆家嘴咖啡节上,纯子就协助了20多个海外品牌在现场展示自己的产品和品牌文化,“开着咖啡”俨然已经是一个链接欧洲海外咖啡品牌和国内市场的桥梁。
在采访的尾声,我们问纯子: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她回答,“我觉得它(咖啡)有让我变成一个很好的人,更好的人。”
因为咖啡而成为更好的人,同为咖啡行业媒体角色的我们,也非常认同。
留言跟我们互动,聊聊你喜欢的海外咖啡品牌,我们将抽出5位优质留言,赠出来自泰摩咖啡的小礼品!
READ MORE
上海12小时|带你喝6家国内“第一梯队咖啡店”
上海24小时,带你寻味8家咖啡店里的“杯中夏日”
关注【行走与咖啡】把优质的咖啡活动/内容带给你!
民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